德聪文案

网络暴力作文素材_网络暴力作文素材摘抄

从现实案例到深度思考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暴力这一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对受害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现实案例出发,探讨网络暴力的性质、危害、法律规制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和深度思考。

一、网络暴力的现实案例

案例一:高中生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打电话

2023年5月,湖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警察总队收到了一条网友的私信举报,称其父亲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接打电话,举报人是一名高中生,她多次劝阻父亲无果后,决定向警方举报,警方对此事进行了处理,对父亲进行了警告,并对举报的女儿予以了奖励,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从法理上讲,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虽然看似“忤逆”,但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德和法律的尊重与维护,她用自己的行动纠正了父亲的错误行为,同时也是出于对父亲生命安全的担忧,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网络举报的力量,也引发了人们对亲情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思考。

案例二:公安部“净网2024”专项行动

自2024年起,公安部启动了“净网2024”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暴力犯罪,行动重点整治了网络上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以及侵犯个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据统计,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公安机关共处理了3500多起网络暴力案件,对800余名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并对3400多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北京警方破获了一起“开盒”网络暴力案,两名嫌疑人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了包括虚拟偶像团队成员及其粉丝在内的800多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网上公开这些信息,伴随恶语相向,造成了广泛负面影响,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网络暴力的恶劣影响,也彰显了公安机关对网络暴力零容忍的态度和坚决打击的决心。

案例三:江苏章某雇佣“网络水军”网暴他人案

江苏公安机关侦破了一起章某雇佣“网络水军”网暴他人的案件,章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为达到长期控制受害人的目的,通过安装定位和窃听设备非法获取受害人隐私信息,通过购买互联网账号、雇佣“水军”团伙传播炒作受害人“不雅”视频、图片和侮辱性文章,利用他人名义向受害人单位邮寄虚假内容举报信,致使受害人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网络暴力的严重危害,也提醒我们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网络暴力的性质和危害

网络暴力是一种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它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在网上发表侮辱性言论、公开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

网络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还可能对受害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长期影响,一些受害者因无法承受网络暴力的压力而选择自杀,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极大伤害,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严重冲击。

三、法律对网络暴力的规制

为了应对网络暴力,我国法律提供了一系列规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利,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情节严重的网络暴力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的规制并非万能的,在网络空间中,由于匿名性、跨地域性等特点,网络暴力的发现和打击难度较大,除了法律规制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稳定。

四、应对网络暴力的建议

1、收集证据:遭受网络暴力时,首先要做的是收集证据,包括截图、录屏等,以证明侵权事实的存在。

2、报案维权: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帮助,也可以向相关网络平台举报,要求其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

3、委托律师:如果需要进一步维权,可以委托专业律师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加强自律:网络暴力的根源在于人性的恶和道德的缺失,加强自律、提高道德素质是预防网络暴力的根本途径。

5、加强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打击网络暴力行为。

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面对网络暴力,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成为施暴者,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律、提高道德素质,从源头上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