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聪文案

七律长征作文_七律长征作文600字

在中国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星辰,它不仅照亮了历史的长河,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灯塔,这颗星辰,便是毛泽东主席所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一、历史背景:长征的壮丽画卷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这场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穿越了14个省,翻越了20多座大山,渡过了30多条河流,经历了数百次战役战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临着饥饿、寒冷、疾病、敌人的围追堵截等重重困难,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最终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魅力:七律形式下的长征颂歌

《七律·长征》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严格遵循了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融入了现代革命斗争的宏大主题,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和杰出诗人的双重身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篇两句,诗人以豪迈的气概,直接点明了红军面对长征这一艰巨任务的无畏态度,将万水千山的艰难险阻视为“等闲”之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与乐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接下来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比作细小的波浪,将巍峨雄伟的乌蒙山视为脚下的泥丸,形象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崇山峻岭间穿梭如飞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红军战士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人选取了长征途中的两个关键节点——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通过“暖”与“寒”的对比,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胜利面前的喜悦与温暖,又揭示了战斗环境的险恶与艰难,进一步凸显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两句,诗人以喜悦的心情,预见了红军翻过雪山后的胜利景象,用“尽开颜”三字,生动描绘了红军战士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看到胜利曙光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三、精神内涵:长征精神的文学诠释

《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篇深刻反映长征精神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长征艰苦历程的艺术再现,深刻揭示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1、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信念如同灯塔,指引着他们在黑暗中前行,成为他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

2、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在《七律·长征》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气概,“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场景,都是对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3、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团结协作关系,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七律·长征》中也有所体现,如“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心情,正是红军战士团结协作、共同胜利的结果。

4、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思想路线在《七律·长征》中也有所反映,如诗人对长征途中各种艰难险阻的冷静分析和乐观态度,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现实意义: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七律·长征》不仅是对长征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对长征精神的深刻诠释,在当今时代,长征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它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它教导我们在团队合作中要秉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它引导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七律·长征》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和战斗精神的壮丽史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灯塔,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继续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