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聪文案

七律长征作文,七律长征作文500字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首诗歌以其雄浑的气势、深邃的内涵和激昂的情感,成为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这首诗歌,便是毛泽东主席所作的《七律·长征》,它不仅是对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描绘,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本文将从《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深远影响四个方面,探讨这首不朽壮歌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作文,七律长征作文500字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这场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红军战士们穿越了茫茫草地,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雪山,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战略上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律·长征》便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到达陕北吴起镇后所作,虽然长征途中的极端困苦和牺牲仍历历在目,但胜利的曙光已初现端倪,毛泽东主席以诗人的敏锐和领袖的远见,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凝练成了一首七言律诗,既是对过往艰辛岁月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光明前景的展望。

二、诗歌内容解析

《七律·长征》全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红军面对长征这一艰巨任务的无畏态度,将万水千山的艰难险阻视为寻常之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与豪迈。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连绵不绝的五岭山脉比作细小的波浪,将巍峨雄壮的乌蒙山视为脚下的泥丸,形象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选取了长征途中两个具有标志性的战斗场景:一是巧渡金沙江,红军利用敌人的失误,成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这里的“暖”字既指气候上的温暖,也寓意着胜利的喜悦和希望的升温;二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面对敌人的疯狂阻击,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夺取了胜利,这里的“寒”字则深刻反映了战斗的惨烈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以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为象征,预示着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全党全军上下一片欢腾,这里的“尽开颜”不仅是对长征胜利的喜悦表达,更是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三、艺术特色分析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瑰宝,它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复杂而漫长的历史事件,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象征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歌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和杰出诗人的双重身份。

四、深远影响与现实启示

《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它对于后人理解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长征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更需要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七律·长征》也启示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

《七律·长征》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照亮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发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